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第二次社課2014.10.20

第二次社課2014.10.20
   
【社課】 構圖解析與活用適當的拍攝模式

手邊不管拿的什麼器材,只要可以調整就要善用他

1.    依題材設定
①.  風景:調控檔、白平衡(色溫、K)、動態範圍(D-Lighting. HDR)、光圈(景深)、快門(題材)ISO(感光度)
PS陰天拍人會藍藍的

2.    調控檔設定:預先調好,修圖修得少
EXNikon(picture control)
 風景會用鮮豔或風景模式
 人像不要用風景或鮮豔
例外:柿子(因為本身已經鮮豔,因此先以普通拍,勿以鮮豔,否則沒細節)(東方人:黃種人皮膚調控為「人像」,因為相機自動拉低黃色及橘色)


3.    白平衡:

附上色溫表(越暖k值拉高、越冷k值拉低)

調整:站在色偏的角度 EX:拍夕陽,相機會自動調成白色,為了拍成黃色,把K值調高
PS藍色約4800
結論:依照自己的感覺調,看想要把畫面拍成冷或暖


4.    D-Lighting & HDR
適用於有反差的景點(Nikon的超方便der^^)
   *兩者比較和差異
    D-Lighting把亮部下降暗部提升(拍照時即調整),有幾個階層可以選擇;
    HDR"拍後"處理,HDR是亮中暗各拍一張然後合起來~有程度的選擇
    所以可以兩個同時用!!

5.    光圈(景深)、快門(題材)ISO(感光度)
①.  光圈(景深、進光量)
②.  快門(依題材決定、依氣氛決定)
③.  光圈數字越小,進光量越多,景深變淺
④.  快門依題材決定,像流水、瀑布、或者凝結水珠的瞬間
⑤.  前景清楚,後景清楚光圈要開到8-13
⑥.  當快門和光圈都被決定,就調感光度
⑦.  測光(測光表參考),不過不一定準
⑧.  測光表可能會被強光或顏色影響,所以會有點不準
⑨.  測光表可能會背場景騙了,像白色可能會騙相機

附圖  證明:以M模式將對焦點放在黑及白的顏色上,格數會跑
⑩.  感光度(配合光圈及題材決定)

拍銀河(用廣角,廣角鏡結構上景深比較深):光圈開大  30秒內  這時不夠就要調ISO(因為如果曝光時間更長就會開始有些微星軌出現就不適再拍銀河了色溫3300(偏藍)
拍自拍:連拍  曝光15sec  人找方法不晃
拍星軌:分次拍(避免曝光) 之後再教 有點複雜



6.    輔助線構圖(上次教過)
(可參考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3338-viewfinder-composition-eye-photography)
    對焦點對在1/3
    對焦原理:前三分之一和後三分之二清楚
井字型

7.    善用配件輔助拍攝:
控光很重要 EX:漸層減光片:控制畫面整體的亮度 避免反差過大

8.    利用天氣條件:
EX.月亮適合拍夜景和雲海,但不適合拍星星
   拍雲海適合底下城市有光,琉璃光

下節課補充:
拍剪影以天空為測光  人為重點
倒影時構圖可選擇平均對稱  不用井字法
拍大太陽(夕陽、鹹蛋黃焦段要大(800mm)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社課記錄-第一堂

第一次社課2014.10.13


【社課】善用手邊攝影器材 作最佳的拍攝設定

繼迎新人數大爆炸後,時間轟轟烈烈地終於來到第一堂社課。


手機拍出來的和相機拍出來的,那樣的不同究竟為什麼?
這是許多人在還沒上社課前的疑惑。

而當第一張PPT出現時,便是數張相機及手機照片。
究竟芊芊老師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透過老師的講解,我們了解到:
1.不同機型有不同的感光元件(負責擷取、記錄影像的電子元件,如同傳統底片的角色,會影響到相機的景深、雜訊),越小的感光元註:件越不易處理雜訊(註:雜訊產生是因機身為了提高感光度導致所流過的電流加大,電流會產生熱,因此感光之後產生躁點」,躁點越多,畫面就會有肉眼可見的小顆粒,邊緣模糊,顏色也會跑掉,而機身雜訊多寡通常與iso值有關),而會使畫面不細緻。

2.以Nikon為例子,片幅大的感光元件不能小於DX(至少要APS-C畫面才夠好)。

3.鏡頭要拍出好照片(在畫質可接受的情況下),不能超過三倍光學(望遠/廣角)。

4.挑選相機要挑選機質及鏡頭。



接下來的每張PPT都是芊芊老師自己的作品,
而透過一張張充滿獨特性的作品,我們知道:

1.拍攝風景,天象佔很大的因素,要外拍前一定要隨時注意天象

(1)看氣象圖中的紅外線圖,才能知道近日的天氣。

(2)在能見度為15的情況下,拍攝風景最佳。

(3)颱風過境後拍攝夕陽、日落及火燒雲最佳。

(4)拍攝耶穌光時,若太急則不易拍出物體的陰影感。

(5)拍攝閃電時,可將快門速度調慢並加上CPL(濾鏡,消除反差)防過曝(防危險~聲音與光的關係)。

(6)拍攝琉璃光時,人可站在高處望下,並利用長曝。


2.拍攝時,善用構圖技巧、構圖視角並尋找畫面重心(黃金點構圖法:(1) 兩條水平線可以視為一組,兩條垂直線可視為一組,兩組交錯成一個井字,而互相交叉的四個紅點為黃金交叉點,四個點是擺放主題的絕佳位置(2)又稱為井字構圖法


3.如何使用配件來輔助攝影(利用黑卡來控光,利用CPL來減少光反差,利用長焦鏡將前中後景夾在一起造成景深壓縮、利用魚眼造成廣角視差)(可善用身邊小物來保存、攜帶配件)


4.掌握黃金拍攝時間

(1)拍攝夜景可利用Magic hour(註:太陽下山,天未暗但房屋的燈已開。)

(2)特殊節慶之際

(3)注意天空色溫


雖然老師說了這麼多,但其實是想告訴大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那顆想攝影的心,如此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進步!